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影响

收听


中国于2023年3月5日至13日举行年度人大会议,揭示中国在经济、贸易、外交、环境等各方面的战略政策。在开幕会上,即将离任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宣布2023年的GDP增长目标为5%左右,与今年年初各地方政府宣布的目标大致相符。我们的观点是,在全球经济放缓的担忧持续升温的环境下,中国有意设定一个相对保守的目标,但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有望取得超过5%的实际增长。自重新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稳步复苏,1月份的大部分经济数据均有所改善,且2月的势头更加强劲,这归功于人们担忧的第二球新冠疫情并未出现。我们预计,中国国内消费仍将是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下文中,我们将探讨两会对中国主要投资主题的潜在影响。

政府机构的关键变化

中央政府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公布一项重组计划,拟成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国家数据局,并重组科技部。我们认为这些制度变革是积极的,其目的是简化金融行业的监管、促进大数据的整合与利用,并加快科技创新。

改革后的科技部有助于汇集各方力量、一致协调实现科技突破,特别是在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等战略性科技行业。通过重组,中国有望把科学技术与经济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以促进生产力增长。

电动车及电池

全国人大带来的影响

在全国人大核心会议纪要中,围绕电动车的讨论属于促进国内消费的范畴。汽车行业对中国消费增长做出重要贡献,汽车制造亦涉及一条很长的供应链。因此,汽车需求强劲对消费及工业行业的发展均有积极贡献。政府将增加充电设施并鼓励电池回收,以此支持电动车行业。除主要文件外,还有相关官员及企业领导人的提案。新的行业相关内容多数都与储能电池行业有关,重点关注储能行业生态系统及电池回收。

行业最新资讯

在中国经历多个阶段的补贴削减后,我们认为整个电动车及电池主题对政府政策激励的依赖有所降低。相反,现在电气化趋势的推动力更多来自企业战略转型及消费者行为变化。因此,愈来愈多的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正(自愿或被迫)迎合电气化需求,并将资源转向制造有竞争力的车型。

电动车主题的主要问题与竞争有关。特斯拉于今年早些时候宣布在全球范围内降低汽车售价,多数其他中国原始设备制造商紧随其后。随着更多传统原始设备制造商推出各自的电动车车型,我们预计2023年的价格竞争将更加激烈。具有成本竞争优势的车型(无论电动车或混合动力汽车)正成为愈来愈关键的差异化因素。这种环境通常有利於比亚迪及特斯拉等垂直整合的汽车制造商赢得市场关注和市场份额。在电池方面,宁德时代正尝试一种新的定价策略,通过让出开采锂矿资源的利润以获取市场份额。我们认为,在快速发展的主题中,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只有顶级的领先企业及科技创新企业才能在市场整合阶段生存下来,并在之后迅速发展壮大。经历整合的市场领先企业将处于更有力的位置,并在整合时期后获得议价能力。

洁净能源

全国人大带来的影响

根据全国人大工作文件,洁净能源将是「绿色发展」的主要受益行业之一。中国政府强调,要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项目;推动洁净煤的利用及科技发展;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并促进节能。这将有利於2023年可再生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相关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毋庸置疑,洁净能源将是中国实现长期碳中和远大目标的关键工具之一。

行业最新资讯

从行业分析,多晶硅短缺使太阳能价值链于过去两年面临瓶颈。尽管申请的订单数量极少,在春节前后,多晶硅价格出现短暂大幅下跌,由每公斤300元人民币的峰值降至每公斤120元。1渠道调查显示库存积压,这意味着多晶硅未来价格的下行趋势几乎是板上钉钉。多晶硅总出货量预计将超过400吉瓦,足以满足全年需求。2我们认为在2023年,整个太阳能价值链将不再出现短缺问题。因此,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可能会稳定在下游广泛接受的特定水平,同时各细分领域之间合理分配利润。

由於多晶硅价格下跌,我们十分看好2023年的全球太阳能需求,特别是在下半年新供应出现的时期。此外,制造成本下降将拉动中国对太阳能发电场装机的需求。受惠於拜登推出针对美国洁净能源的支持政策,美国市场亦将于2023年复苏。

值得一提的还有即将到来的科技创新与差异化,可用於生产更强大的太阳能电池。自2022年初以来,太阳能电池从PERC向下一代产品(尤其是Topcon电池)的技术转移一直是关键趋势,并可能於2023年加速发展。愈来愈多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或集成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正在加速量产Topcon电池,而研发应用於住宅项目的xBC太阳能电池以及削减HJT太阳能电池成本指日可待。关于何种科技将成为取代PERC电池的赢家,现时还没有定论。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各家电池制造商投入多年发展不同的太阳能电池科技,同时谨慎地扩大新产能。值得强调的是,现在的PERC产能刚经历过扩张,且集中於少数几家大型太阳能公司。即使这些公司亦掌握新电池科技,但他们仍有动力在转向下一代科技之前充分利用其PERC产能。因此,我们预计PERC将仍是2023年的主流产品。

风电方面,得益於项目经济效益稳健,近几数月,中国风电项目新订单的增长仍引人注目。原材料价格上涨放缓,有助于改善风电零部件供应商的利润前景,并提高供应链中企业的盈利能力。尽管新订单数量可观,但实际装机速度慢于预期,部分原因是12月及1月的防疫封锁解除。然而,现时市场对该领域的兴趣愈发浓厚,因此我们预计物流及装机中断将会结束。在今年余下时间里,我们认为2022年强劲的新订单增长最终将转化为2023年的实际装机量。

半导体及硬件

全国人大带来的影响

中国将重组科技部,投入更多资源以取得重要突破,致力于更快地实现科技自立。拟定的科技部重组标志着中国将采取更有针对性的行动,并以自上而下的方式统筹全国研发资源,从而支持科技与创新。

这一方向与《政府工作报告》所述产业升级重点相一致,亦为「十四五」规划的延续,该规划列出应提供政策支持的多个战略领域,其中包括人工智能、量子运算、半导体及其他科技。原科技部的其他职能(如监督农业科技进步)将并入其他部门。该提案还将国家知识产权局升级为国务院部门,表明中国将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创新的一项重要制度要素。

行业最新资讯

2023年,由於半导体行业的供需动态进一步复苏,晶片设计、晶圆代工等部分细分行业有望触底反弹,并於下半年迎来复苏。从中长期角度,高性能运算( HPC )和新能源应用的本土化及结构性需求仍将是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关键驱动力。

云端运算

全国人大带来的影响

2021年中国数码经济总规模为7.1萬億美元。32021年,中国数码经济按年增长16.2%,增速远超全国整体GDP增速,约占GDP总量的40%,较2020年的占比增长1.2個百分点。4

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规划 》 ( 《规划 》 ) ,计划到2025年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数码发展实现重大成就。《规划》明确指出中国将1 )加快数码基础设施建设(如5G、千兆光纤、IPv6部署、物联网及北斗卫星系统),完善数据中心等运算能力布局;2 )通过建立国家级数据管理机制,促进数码资源流通,从而更好地利用数据资源并释放商业数据的价值。

中国政府愈发重视建设数码经济,我们预计这将为互联网、软件及电讯服务公司提供积极的政策环境。《规划》推动对云运算资源的需求加速增长,令电讯(私有云)及大型互联网公司(公有云)等云运算服务提供商受益。此外,行业参与者之间的数据资源交换增多,导致对网路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从而增加网路安全支出。根据国际数据公司的数据,2021年至2026年,中国网路安全支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8.8%,远高于全球11.9%的预期增速。5最后,我们预计在国家战略及政府加大采购的推动下,软件本土化需求将在2023年回升。

消费

全国人大带来的影响

不出所料,今年全国人大并未宣布具体的消费相关政策,预计会议期间亦不会宣布任何大规模刺激计划。政府似乎依靠国内消费复苏以抵销出口的疲软并推动2023年的经济增长。我们预计,就业市场复苏、房地产市场稳定、消费者信心回暖、收入增长及释放超额储蓄将推动全年个人消费增长。

行业最新资讯

2月份的复苏趋势较1月份弱,我们认为这主要是中国农历新年带来的时间性差异。整体而言,我们对前两个月的渠道调查显示,中国今年迄今的整体消费增长保持稳健。2月份的采购经理人指数数据强劲,表明复苏势头不断增强,从业人员指数於本月反弹至扩张区间。中国的流动性已超过疫情前的水平,反映出商业活动及旅行进一步正常化。此外,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数据,房地产市场已基本稳定,前28个城市的一手销售出现一些复苏趋势。我们认为,整体复苏趋势仍处于正轨,并预计自第二季度开始将出现更强劲的复苏,这将重振市场对中国消费增长前景的信心。

尽管有待消费者公司管理层於未来数周的业绩季披露更多消息,但我们仍看好中国今年的消费前景。整体而言,我们认为在2023年,个人消费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令中国消费企业受益。

生物科技

全国人大带来的影响

尽管两会期间并未宣布具体的生物科技相关措施,但没有讨论药品集中采购相关话题实行利好消息,因为这说明药品大幅降价时期结束。

行业最新资讯

中国正式推出新版2022年国家医保证药品目录,并于2023年3月1日起生效。新版国家医保证药品目录包括2,967种药物:1,586种西药及1,381种中成药。新纳入111种药物,平均降价幅度达60%。在111种药物中,23种是2022年才推出的新药。经过价格谈判,14种肿瘤药物获纳入目录,还有10种现有肿瘤药物增加新的适应症。该医保证目录预计将于未来两年帮助节省约900亿元人民币。

对于CRO (合同研究组织) /CDMO (合同研发生产组织)子行业(不包括新冠肺炎项目),我们预计大多数公司的增长率将介于20至30%之间。6例如,泰格医药在管理激励计划中假设2023年的增长率为21%。7

我们预计随着业务正常化,大型企业的核心业务量增长率将回归10至15%的水平,而创新药物组合的增长率可能更高,因此将进一步提高增长率。最后,对于生物科技公司而言,很多公司仍处于盈利的早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