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資料
投資者請勿單憑本網頁作投資決定,應閱讀本產品的發行章程所載的詳情及風險因素。投資包含風險,概不能保證一定可付還本金。投資者應注意:
- Global X 中國電動車及電池 ETF (「本基金」) 於股票證券的投資須承受一般市場風險,其價值可能因投資情緒變動、政治及經濟狀況及發行人特定因素等多種因素而波動。
- 電動汽車公司在研發上投入了大量成本,唯未必能在商業上研發出成功的產品。此外,電動汽車公司的前景可能會受到技術變化﹑政府法規的改變﹑以及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的影響。
- 中國是一個新興市場。本基金投資於中國公司,該公司式涉及較高風險和特殊考慮因素,而這些特殊因素通常不涉及在較發達市場的投資,例如流動性風險、貨幣風險、政治風險、法律和稅收風險、以及可能有大幅度的波動。
- 本基金的單位於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的成交價乃受單位供求狀況等市場因素帶動。因此,單位可能以對比其資產淨值的較大溢價或折讓買賣。
- 本基金的合成模擬策略涉及將其資產淨值的最多 50%投資於金融衍生工具(主要為通過一個或多個對手方進行的融資總回報掉期交易)。與金融衍生工具有關的風險包括對手方╱信貸風險、流動性風險、估值風險、波動風險及場外交易風險。金融衍生工具容易受到價格波動及較高波動性的影響,可能存在較大買賣差價及沒有活躍二級市場。金融衍生工具的槓桿元素╱部分可造成的損失金額可能遠高於子基金投資於金融衍生工具的金額。
- 作為證券借貸交易的一部分,由於借出證券定價不準確或借出證券價值變動,故存在抵押品價值不足的風險。 這可能導致基金蒙受重大損失。借用人可能無法按時或甚至根本不能歸還借出的證券。基金可能因此蒙受損失,而追回借出的證券亦可能有延誤。這可能限制基金根據贖回要求履行交付或付款責任的能力。
季度業績更新-Global X中國電動車及電池ETF (2845)
產業動態
- 8月新能源車銷量分化:乘聯會數據顯示,8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130萬輛,較去年同期成長10%,較上季成長24%。分品牌看,比亞迪8月新能源乘用車銷售4萬輛,較去年同期持平,較上季成長9%,其中海外銷售佔22%。小鵬汽車交付3.8萬輛,較去年成長169%,MONA系列貢獻超1.5萬輛。理想汽車月交車2.85萬輛,年減41%。管理層目前將穩態月均純電車型銷售目標調整至1.8-2萬輛。 (註:上述個股不一定為ETF成分股)
- 電池材料成本維持低點:8月末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報75萬元/噸,週環比下降3.1%,較2024年三季/四季/2025年第一季/第二季均價分別低5%/高1%/高2%/高18%。電池材料價格較2022年高峰下跌超80%,持續輔助電池製造商與整車廠優化成本。 (Goldman Sachs,2025年8月)
個股點評
- 匯川技術當月漲幅18%,是ETF收益的重要貢獻者。公司2025年第二季業績超預期,營收115億元(年比+19%),經常性淨利14億元(年比+13%)。本公司持續加大人形機器人零件研發力度,正開發系列模組化、標準化產品,預計9月前後發布首代產品。 (公司數據,未來資產,2025年8月)
- 寧德時代當月漲幅16%,是ETF收益重要貢獻者。 2025年第二季業績穩健,淨利達165億元(年減+34%),海外擴張推動獲利創歷史新高。受益原料成本下降及有效成本控制,電池單位利潤穩定。上半年海外市場營收佔34%(主要受惠歐洲電動車需求成長),海外毛利率提升4個百分點至29%。 (公司數據,未來資產,2025年8月)
- 拓普集團當月漲幅36%,是ETF收益重要貢獻者。 2025年第二季營收7億元(年比+9.7%/季減+24.3%),略超預期,主因國內主機廠滲透率提升。本公司與全球頭部人形機器人企業在線性執行器、旋轉致動器及靈巧手馬達等領域合作,並拓展至機身結構、感測器、足部避震器、電子柔性皮膚等機器人相關領域。 (公司數據,未來資產,2025年8月)
- 比亞迪公佈的季度業績相對較弱,2025年第二季獲利64億元人民幣(年減30%,季減31%),低於市場預期。營收年增14%至2010億元人民幣。毛利率是主要失望因素,第二季毛利率較上季下降8個百分點至16.3%,受經銷商回饋、物料清單成本上漲以及5月降價拖累。降價和促銷返利可能是一次性的,不會延續到下半年。隨著物價企穩以及政府持續推動「反過度」運動,國內市場單位利潤預計將在下半年進一步回升。另一方面,海外銷售量好於預期,支撐了比亞迪的營收和利潤成長。儘管短期面臨阻力,但憑藉其垂直整合、技術領先地位以及快速擴張的全球業務,比亞迪的長期前景仍然強勁。 (公司數據,未來資產,2025年9月)
產業展望
我們長期看好電動車與電池產業鏈成長潛力及滲透率提升趨勢。 2025年延續實施的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將持續刺激國內置換需求,疊加出口銷售,可望支撐中國汽車市場韌性並利好本土頭部品牌。政府反內捲行動可能改善產業定價環境。中國汽車市場預計將維持激烈競爭態勢,頭部電動車/電池品牌及小米等新勢力將持續推出強勁新品與技術革新。比亞迪在量產車型搭載”天神之眼”智慧駕駛系統,將加速中國智慧駕駛普及。地緣政治仍是主要風險,但中國電動車憑藉成本優勢在新關稅環境下仍具競爭力,本土化生產將成為中長期解決方案。 (未來資產,2025年)